《叶问》系列贯穿了2008-2020这12年,很难有一部作品能够坚持火12年。也很难再有一提到叶问,就提到咏春拳,一提到咏春拳就想起甄子丹这样的国产IP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导演叶伟信、主演甄子丹的完美诠释,这二位和更多幕后人员的合作,造就了功夫片最后的辉煌。
其实单从剧情上来讲,《叶问4》与前面几部没有太大的区别,特别是与第二部非常相似,都是叶问身边的人被外国人给欺负,反派们一直贬低中国武术,最终叶问独自上前打BOSS的剧情,相比较第四部的话,反而第二部的剧情容易吸引人,毕竟第二部更早出现。
不过总的来说,这样的剧情是很难获得观众的眼球,因为这些剧情在《苏乞儿》《霍元甲》里面已经有呈现了,但为何《叶问4》获得11亿的票房的背后,是6.9的豆瓣评分?答案其实也在剧情里面。
叶问作为一部功夫片,功夫自然是作品中最大的卖点,我们在叶问4里面,看到了历代作品中打斗戏最多、最精彩的一面。整部作品,叶问一共出手四次,分别是与小混混,与万师傅,还有与教官哥连、士官巴顿之间的对抗
唐人街住家中国传统功夫切磋、街头花式艺术功夫调戏空手道、中秋大团圆之你行你上中美大乱斗、中国上世纪古典保守男大战次时代美国大兵、传说级人物叶问学校草地制止校园欺凌,总之你想要的这里都有,无论是点子、思想、手法、内容、经费,都比以前丰富太多了,这些统统组合在一起,咋一看是增加了影片的精彩程度。
可是很多人只看到了打斗场面,却没有理解导演想要传达的意思。
毕竟对于电影,许多东西在观众看来都是虚构的,功夫也被认作是一种手段,通俗点来说就是为了打架。
可实际上,导演却是想在作品中表现另一种思想。
在往期作品中,叶问与人切磋一直是点到为止,遇到不识相的主儿就用劲揍一顿,只有在这部的最后一场打戏里,叶问被打的完全没了宗师风范。
“不限规则”,他就用上了现在一些人瞧不上的“杀人技”、“阴招”、“损招”,比如踢裆、插喉、戳眼。
为何会一反常态?导演为的就是告诉大家,咏春本来是用来强身健体的,比试并不是最终练它的目的,但在面对一些“特殊”情况时,咏春也可以是“杀人技”。
敢这么拍出来,导演需要有一定的勇气。
在电影《精武英雄》里面,李连杰扮演的陈真说过一句话,那就是“力量不足,你打别人十拳都没有反应”,其实就是在将力量的重要性,所以《精武英雄》里面才给观众呈现出了一些自由搏击打法,让观众知道力量的重要性。
《精武英雄》并不是在告诉大家中华武术就是花拳绣腿,自由搏击才是最强的格斗方式,而是在告诉学习中华武术的人,一定要加强力量与抗击打能力的训练,这样中华武术在别人眼里才不会是花拳绣腿,一样可以打实战。
这一点在叶问中一直有体现,咏春拳看起来有些弱不禁风,却是一个人体质的重要呈现。
特别是在第四部里面,叶问面对身材比他强壮,又比他高大的教官哥连时,拳拳到肉,同时还外加一些力道技巧,轻而易举的就战胜了对方。
试想一下,如果叶问本来的力量就不足,打出去的拳没有任何的力度,就不会给对方造成伤害,既然能够造成伤害,说明叶问的力量基础是很扎实了,更别说咏春拳还有很快的出拳速度。
不管是打哥连,还是在打最后的BOSS巴顿,叶问都是拳拳到肉,这也是导演想要告诉大家的地方,咏春并非是花拳绣腿,并不是为了追求好看,既然能够战胜这么多强大的对手,说明施展咏春的人有很好的力量与抗击打能力的基础,这一点其实在李小龙身上有很好的呈现。
叶问4中不仅还原了李小龙的经典场面,还直接安排李小龙来了一场实战较量,这场较量没有多余的话,直接就开打,而后李小龙迅速就获得了胜利。
众所周知,李小龙本人就是一个身体素质非常恐怖的人,兼具力量、技巧、速度为一身的功夫天才,外加叶问的教导,可以说让李小龙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。
影片中,那唯一一次打斗就能够证明,可惜的是,这也给整部作品留下了遗憾。
这里所说的遗憾并不是说李小龙打斗场面少,而是他没有在影片中展示出他的截拳道。
截拳道是李小龙原创的武术,相比较咏春拳的话,截拳道更适合用于实战。这是融合的中华武术精髓的搏击术,更容易受到全球观众的认可。
这也是为何李小龙在美国的名气比叶问要高很多了,如果说影片中能够有更多截拳道的画面,让观众知道截拳道是由咏春拳来打造的,或许更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,导演的意思可以更加直白的展现出来。
总得来说,不管是功夫还是中华武术,还是自由搏击,导演都想要告诉大家这些都是用来强身健体的项目,并不是为了打斗的目的去练习的。
不仅如此,叶问在四部作品里面,都有呈现出我们中国人的谦逊,不到万不得已,我们是不会出手反击的。
即便是我们战胜了对手,也会是点到为止,也体现出我们中国人的善良。
国家情怀在叶问4里面其实体现得很直白了,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国家情怀已经被导演给用烂了,没有什么吸引力,但是从效果来讲,难道大家每次看到叶问战胜对方的时候,没有一个自豪感吗?
既然有,那就说明作品的效果达到了。